RTK電臺網絡模式使用流程
1、儀器架設
完成基準站和移動站硬件架設與配置,搭建作業的硬件環境。
2、新建工程
創建工程,配置參數、坐標等基礎信息,完成作業所需的數據基礎。
3、求轉換參數
匹配工程所需平面坐標和默認經緯度坐標,在作業中直接獲得所需目標參考系坐標。/4、單點校正
輸入測點已知平面坐標,校正不同坐標系之間的參數差異。(求參后可跳過,但每次基站重啟后,需進行校正)
4、已知點檢核
在已知點進行測量,確認不同坐標系之間的參數轉換是否準確有效。
5、測量與放樣
在作業區域進行測量或放樣作業,獲取目標成果。
6、數據導出
從手簿中導出數據,拷貝至電腦中進行內業處理。
RTK電臺模式使用流程
1、架設基準站
裝入電池,開機。
手簿打開工程之星,通過“藍牙管理器”,連接主機。
利用“主機設置”,將主機設置為“基站”,主機數據鏈設置為“電臺”,設置相應電臺通道,并在“基準站設置”中選擇合適的數據格式(如RTCM32),獲取基站坐標后點擊“啟動基站”。
當數據燈一秒一閃時,表明基準站啟動成功。
2、設置移動站
采用與基準站類似的方式,將主機設置為“移動站”,主機數據鏈為“電臺”,并設置與基準站對應的電臺通道。
當移動站數據燈一秒一閃且達到固定解時,表明移動站正常工作。
3、參數設置
新建工程:固定解狀態后,點擊“工程”,“新建工程”,輸入工程名。
天線高設置:點擊“配置”,“工程設置”,輸入正確的天線高。
坐標系統設置:點擊“配置”,“坐標系統設置”,“增加”,輸入參數系統名(隨意設置),橢球名稱按需要選擇,輸入當地實際中央子午線,其他參數使用默認即可。
4、求轉換參數
點擊“測量”,“點測量”,依次采集兩個已知點A1、A2的坐標信息。
點擊“輸入”,“求轉換參數”,“增加”,輸入A1點已知平面坐標,“確定”,“從坐標管理庫選點”,選中剛測量的A1點,然后按同樣的方法完成A2點的錄入,點擊 “保存”,輸入自定義文件名,查看水平和高程精度無誤后點擊“應用”,即可將參數值賦給當前工程。
轉換完成后采集第三個已知點A3的信息進行驗證。
5、單點校正
基準站每次重新啟動,移動站都要進行單點校正。
點擊“輸入”,“校正向導”,“基準站架設在未知點”,將移動站架設在已知控制點上,對應輸入移動站已知平面坐標以及桿高,氣泡居中后點擊“校正”,“確定”,即完成校正工作,校正完成以后,應在另一個已知控制點上進行檢核。
6、測量
完成上述步驟以后即可進行點測量及放樣等工作。
RTK電臺網絡模式使用流程
1、架設基準站
插入SIM卡,裝入電池,開機。
手簿打開工程之星,通過“藍牙管理器”,連接主機。
利用“主機設置”,將主機設置為“基站”,主機數據鏈設置為“網絡”。
設置網絡模式?!爸鳈C設置”,“網絡設置”,“增加”,“名稱”自定義,“方式”選EAGLE,“連接”選GPRS/CDMA,“APN”填cmnet,輸入IP地址和對應的端口,設置用戶名與密碼,接入點一般設為基準站主機機身號,方便識別,也可防止重復,設置完成后點擊“確定”,“連接”,待GPGGA數據上發成功即可。
在“基準站設置”中選擇合適的數據格式(如RTCM32),獲取基站坐標后點擊“啟動基站”,當數據燈一秒一閃時,表明基準站啟動成功。
2、設置移動站
采用與基準站類似的方式,將主機設置為“移動站”,主機數據鏈為“網絡”,根據基準站設置,“方式”選擇“NTRIP-UDS”,輸入對應的IP地址、端口、用戶名、密碼及接入點,點擊“確定”, “連接”,待GPGGA數據上發成功即可。
當移動站數據燈一秒一閃且達到固定解時,表明移動站正常工作。
3、參數設置
新建工程:固定解狀態后,點擊“工程”,“新建工程”,輸入工程名。
天線高設置:點擊“配置”,“工程設置”,輸入正確的天線高。
坐標系統設置:點擊“配置”,“坐標系統設置”,“增加”,輸入參數系統名(隨意設置),橢球名稱按需要選擇,輸入當地實際中央子午線,其他參數使用默認即可。
4、求轉換參數
點擊“測量”,“點測量”,依次采集兩個已知點A1、A2的坐標信息。
點擊“輸入”,“求轉換參數”,“增加”,輸入A1點已知平面坐標,“確定”,“從坐標管理庫選點”,選中剛測量的A1點,然后按同樣的方法完成A2點的錄入,點擊 “保存”,輸入自定義文件名,查看水平和高程精度無誤后點擊“應用”,即可將參數值賦給當前工程。
轉換完成后采集第三個已知點A3的信息進行驗證。
5、單點校正
基準站每次重新啟動,移動站都要進行單點校正。
點擊“輸入”,“校正向導”,“基準站架設在未知點”,將移動站架設在已知控制點上,對應輸入移動站已知平面坐標以及桿高,氣泡居中后點擊“校正”,“確定”,即完成校正工作,校正完成以后,應在另一個已知控制點上進行檢核。
6、測量
完成上述步驟以后RTK電臺即可進行點測量及放樣等工作。